命 運
命運是有的,有的人命好,生長在富裕的家庭,不愁吃穿;有的人生下來,就是三餐不繼。有些人生在有德行的家庭,父慈子孝,一家和樂融融,真是幸福;相反的,有些人生在父不慈,子不孝的家庭,父母不和,兄弟鬩牆,無法過一天寧靜的日子。為什麼各人的命運有這麼大的差別呢? 上帝仙佛對人們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別待遇呢?
原來命運就是我們前世所造的「因」,結成今日的「果」,佛經說﹕
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
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
就是前生造因,今生享果。一生結束,蓋棺論定後,一生中的所作所為的總結,便成為來世的命運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絲毫不爽。因此,今生的一切,都是自己作出來的。是好是壞,我們都應該歡喜接受,不能怨天尤人。更應該再進一步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

明朝人袁了凡先生,原名黃坤儀。幼年喪父,由母親撫養長大。袁先生自幼聰慧,母親要他學習醫術,一則可以養家;再則可以救人。因此他放棄參加考試作官的念頭,而學習醫術。

有一天,他遇到一個姓孔的老人,他非常精於相命之術。孔老人算他有作官的命,勸他讀書,準備考試。因為在談論中,發現孔老人算得很準,所以他便開始準備考秀才。孔老人替他算定,次年的三次考試,都會被錄取,而且縣考童生得第十四名,府考得第七十二名,而提學考試得第九名。
第二年,三處考試都真的考上了,而且錄取的名次,也都符合孔老人的預言。這使他對孔老人的命學更加有信心,因此他就請孔老人為他算一生的命運。孔老人算定他某年會考第幾名,某年補上可領薪水的秀才缺,某年當貢,某年為四川的一個縣官,在任三年,便離職歸鄉,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,壽終,可惜沒有兒子。自此以後,凡遇到考試或升官,其時間和名次,都不出孔老人所預料。從此他深信人的一生,完全靠命運的支配,因此心灰意懶,整日靜坐,懶於讀書求進步。

有一天,他到南京棲霞山,拜訪雲谷禪師。兩人在一個房間內對坐,有三日之久,不曾睡覺。雲谷禪師認為一個官場的人,心能如此之靜,實在不簡單,其中一定有緣故。因此便問他說﹕
「一般凡人不能成聖成賢,都是整日為名為利,
妄念太重,你一坐三天,不起妄念,這是什麼原因呢?」

 

他就把被孔老人算定一生的前途,而且都很準的那件事告訴雲谷禪師,所以他了解人的一生一切完全靠「命」,整日鑽營,謀求名利,到頭來,一切還是靠「命」的安排,所以何必折磨自己呢!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﹕
「我以為你是什麼聖賢豪傑,原來你被命運控制得動彈不得,真是凡夫俗子一個。」

袁了凡聽了,大吃一驚,為什麼自己是凡夫俗子呢?他便問雲谷禪師,人的命數,可以逃得過嗎?雲谷禪師向他解釋,命由自己作,福也可以自己求,佛教經典也記載著,求富貴得富貴,求男女得男女,求長壽得長壽。道德仁義可以求到,功名富貴也是可以求的。只要發自內心,實地行善,絕對可以得到一定的報應。每個人生下來,便帶著他前世所累積的業障,「因」,來到這世間,這就是他的「命」,他便照著這個命,來過一生,這就是「果」。如果他能在這一世,行功立德,努力積善,甚至諸惡不作,眾善奉行,那麼,他的命數便約束不了他,他的後半生,必有更好的命,因為他創造了他自己的命數,這就是孟子「立命」的學說。反之,如果是眾善不作,諸惡不絕的人,他的命數也約束不了他,他的後果一定更壞。了凡先生聽了,心中大悟,於是他把他的名字改為「了凡」,表示他已了悟立命的道理,不再做「凡夫」了。他的生活從此完全改變,和以前悠然自得的心情,完全不同。他體會到「慎獨」的真義,每日戰戰兢兢,深恐自己再造惡孽,得罪天地鬼神。

經過一年後,他參加禮部考試(秀才後,舉人之前的科舉考試),孔老人算定他得第三名,結果他得了第一名,孔老人所算的命,已經不能準確了。該年秋天,他也考中舉人。於是他更加相信雲谷禪師所說的,命可以改造的道理。他便和他的太太,更加努力行善,而且把每日所做的善事記下來。結果他的後半生,便不照孔老人的預測,不但比較順利,也生了兒子,五十三歲時也沒有死,活到七十四歲,才壽終正寢。

由這個故事,我們得知,了凡先生做善事,而改變了他後半部的人生。基本上,他所做的善事,是對別人的肉體有益或對社會有公益的善事,亦即六祖所說的福德。福德對我們就有那麼大的影響,何況是功德。因此在確信「立命」的重要以後,我們對人生不能再消極了,一定要把握有生之年,積極修道,行功立德,才不辜負上天對我們的期望。